5人搞一个女人的故事寓意
“周书记,不好了,村口的墓又招贼了!”
2004年冬的一天,湖北钟祥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的村民着急地对村支书周兴贵喊道,周兴贵赶忙起身朝着墓地走去。
这座墓就是著名的郢靖王墓,距今已经600年的历史,墓主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十三子朱栋,作为明代皇室的墓,很多人都觉得里面会有大量的金银珠宝,而这就招致了一些盗墓贼的光顾。
尽管三岔河村的村民已经和当地警方进行了合作,共同保护这座墓不被盗墓贼盗掘,但在这之前,郢靖王墓已经被盗了足足七次。
幸运的是,在周兴贵和警方的共同努力,这次的盗墓团伙被警方抓获,并且进行了全网通报,不过在财富的面前,一批又一批人选择了铤而走险。
2005年春,郢靖王墓遭到了第九次的盗掘,眼看盗墓行为屡禁不止,为了保护墓里的文物,国家文物局决定对该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就这样,一场规模浩大的古墓发掘工程拉开了序幕……
被层层阻挡的墓室
郢靖王墓作为明代的皇室墓葬,有着相当规模的墓地陵园,因而在正式发掘之前,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成员率先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对该墓陵园的整体结构进行了全面地勘测。
专家发现郢靖王墓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墓口正对南方,周围被林木覆盖,气势巍峨,而陵园呈中轴对称分布,在墓门的前方有着一座相当规模的享殿,总体结构与史料记载基本吻合。
发掘现场
2005年11月21日,在弄清了墓的外围情况后,由湖北省、荆门市和钟祥市文物部门共同组成的考古工作队正式对郢靖王墓开始了发掘。
根据对外围的勘测,要想打开墓门进入墓室,必须穿过前面的享殿,随着岁月的变迁和过往人为的破坏,享殿的地上部分基本被损毁殆尽,如今已经成了平地。
12月2日,伴随着鞭炮声的响起,考古专家便在领队院文清的带领下直接对享殿的地下部分进行了挖掘,他们原本打算在一个星期内清理出通往墓门的通道,可刚开始行动就遇到了困难。
考古专家在拿着铁铲向下挖土的时候,发现没挖多久地下就出现了结实的夯土,人力挖起来很是费尽,但为了抵达墓门又必须挖完,因而更多的人手被投入了进来,挖了足足半个多月在发现了郢靖王墓外围的石墙。
考古队凿开石墙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墓墙,上面镌刻着郢靖王及其王妃郭氏的生平,与明史记载一致,由此证明这座墓确实是郢靖王夫妇的。
紧接着,考古专家小心翼翼地对墓志墙进行了拆除,并且把保存完好的墓志铭打包后派人运往了研究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搬运墓志铭
墓志墙拆完,随之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三块巨石,每块都有一吨多重,这是用来挡住墓门,防止盗墓贼盗窃的,不过令专家感到奇怪的是,古代王族陵寝门前的石门都是一整块,这次为何是3块呢?
伴随着这一疑问,考古专家便喊来了附近的村民帮忙,因为要搬开这3块巨石可要花费不少的人力。
只见两根精心挑选的原木嵌入了巨石与石门的缝隙,随着众人的一声声吆喝,巨石被推倒在地,但这并不意味着考古专家能够直接进入墓室大门,在大门外还有一层拱门的门墙。
门墙
考古专家们知道这些设计都是为了防盗,不过他们还是不敢大意,从门墙的顶部开始了认真地雕琢,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才刻出来了一个小小的缝隙。
之所以没有直接把门墙破坏,是为了防止墓里出现机关,从而给考古专家造成损害。
可就在考古专家准备透过缝隙一看究竟的时候,墓室里突然涌出了一股白色的气体,而且没有丝毫的味道,考古专家之前进行古墓发掘时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显然没有害怕。
抽取气体
他们利用专业的工具将白色气体抽了出来,然后将白色气体放进了试管,并让人送往实验室进行检验,让考古专家感到奇怪的是,工作人员足足抽了几个小时的气体,里面才不再冒出白气来。
可疑惑归疑惑,发掘还要继续进行,一名考古专家随即透过缝隙查看墓室的情况,他发现墓门是由两扇木门组成的,中间有一道缝隙,门上有一块一尺长的铁锁。
于是,在了解了墓门的大体结构后,考古专家随即将挡在外面的门墙清理干净,紧接着,考古专家便顺着门缝朝里面看去,可接下来的一幕却着实让考古专家们吓了一跳……
一连串的失望
只见墓室里云雾缭绕,考古专家一时竟无法看清里面的样子,这让一向胆大心细的专家们也不禁发起了怵。
尽管发掘过程是在众多村民及媒体的见证下进行的,但他们还是隐约从雾气中察觉到了一丝异样,并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然而,这不过是一瞬间的害怕,使命和职责告诉他们必须尽快将郢靖王墓发掘出来,因为里面的东西很有可能已经被盗墓贼盗走,考古专家们必须尽快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于是,他们利用专业的工具打开了门上的铁锁,然后轻轻地推开了大门,可接下来的场景却让他们立刻从刚才的害怕变成了失望,因为墓室的前室内居然空无一物。
“是不是真的被盗墓贼盗过了?”专家们顿时感觉到了不安,不过考古发掘还要继续。
专家发现前室的面积大概是19平方米,而且在涌入了空气之后,室内的雾气也很快散去,墓室给人一种十分潮湿的感觉,只不过地面却是干的。
就在大家感到失望的时候,一位专家突然发现在前室东侧的墙上有着一个个凹陷的小窝,满目望去,差不多有上百个,他赶紧走到跟前进行查看,但就是没有发现是做什么用的。
紧接着,其他专家也围了上来,另一位专家发现其中的一个小窝里居然是一个木俑,大家瞬间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小窝是用来摆放木俑的,只不过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绝大多数木俑已经被腐蚀。
很快,专家就注意到墙壁上还有着数条沁水线,这也表明郢靖王墓曾经遭过不止一次的大水,木俑的腐蚀一定程度上也和水的漫入有关。
想到这里,专家进门前的害怕也消失不见,他们推测之前冒出来的白气和墓室里云雾缭绕的现象都是水蒸气罢了,后来检测结果也证明,被抽到试管里的不明气体确实就是水蒸气。
由于前室东西很少,考古专家很快就调查完毕,只不过他们没有急着朝里面走去,因为在这之前,已经有一个人进到里面工作,此人就是摄影师余乐。
原来,按照考古惯例,为了尽可能地向公众展现古墓的原始面貌,在每次发掘之前,摄影师都会先进到里面拍摄各个角落的照片,这也是一种负责的体现。
经过十几分钟的拍摄,郢靖王墓的室内构造也正式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该墓分为前室、中室、耳室和后室四个部分。
除了前室已经探清以外,通过摄像记录,专家也计算出了其它几个部分的情况,其中,中室是一条长长的甬道,不足15平米,在中室的两侧分别有一个耳室,耳室面积同样不足15平米,后室则相对较大一些,有34平米之多。
记录好原始资料并了解了内部的构造以后,考古专家随即向中室进发,可中室的情况同样让他们有些失望,在狭长的甬道里,除了有几个已经被腐蚀了的空无一物的木箱以外,也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文物。
这让考古专家愈发觉得墓是被盗了,毕竟之前郢靖王墓就得到了盗墓贼9次的“光顾”,保不齐哪一次墓里的东西就被盗没了。
带着失望的心情,考古专家又分别对两侧的耳墓进行了发掘,接下来的情况让他们耳目一新。
考古专家发现两侧耳墓各有三具遗骸,通过对遗骸身上牙齿的检测,专家发现这6具遗骸都是未成年的少女,不过也仅此而已,专家经过进一步的发掘发现她们是一些陪葬的丫鬟,而这在明代前期的皇族墓葬中屡见不鲜,郢靖王生活的年代是有人殉制度的。
在发掘完前室、中室和耳室之后,考古专家似乎已经对接下来的发掘没抱多大的信心,不过,就在他们进入最后的后室时,却突然兴奋了起来……
发现镇馆之宝
抵达后室后,首先引起考古专家注意的位置在后室的东侧,因为这里的壁龛中摆放着大量精美的陪葬品。
按照明代皇室的丧葬礼仪,这里陪葬品都是郢靖王生前的最爱。其中,最有价值的当属水晶山子和玛瑙龙兽。
水晶山子通体晶莹,表面十分光滑,它是郢靖王生前拿来做笔架用的,因形似小山,故名水晶山子。
玛瑙龙兽的造型更为独特,它被雕刻成了古代龙生九子之一的嘲风,寓意辟邪和镇宅,而它在郢靖王手上当然也是一个实用的器具,学名叫镇,用来压住书写用的纸张。
除此之外,考古专家还在壁龛里发现了大量的书房用具,比如端砚、歙砚等等,由此可以证明郢靖王活着的时候应当是一位文人雅士。
与东侧的大量精美陪葬品不同的是,后室的西侧却显得比较寒酸,不过专家们却感到很是高兴,因为从西侧出土的陶俑可以证实朱元璋即位后颁布的“丧祭仪器,勿用金玉”的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这也是考古的一大目的之一,即通过出土文物证实史料中记载的一些政策和事迹,从而更好地还原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
两侧发掘完毕后,就只剩下了位于正中间的两个棺椁,一个是郢靖王的,一个是其王妃郭氏的,专家们随后又从两座棺椁中发现了诸如王冠、皮弁、玉圭等能证明郢靖王尊贵身份的珍贵文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装饰精美的贴身饰物。
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古发掘,郢靖王墓内的文物终于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值得庆祝的是,这座王墓并没有被盗墓贼盗窃成功,考古专家从里面共发掘出了超过600件的文物,其中国家级文物有100余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收获。
当然,在这些文物里价值最高的还当属四爱图纹瓶,它出土在郢靖王王妃棺椁的后侧,经专家鉴定系罕见的元青花无疑。
不仅如此,这件元青花上还绘制了四副精美的人物故事图,分别是王羲之爱兰、周敦颐爱莲、林逋爱梅、陶渊明爱菊,这四人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雅士,而兰、莲、梅、菊也都是高雅脱俗的代表,因而这件元青花的价值简直可以用无价形容。
最终,四爱图纹瓶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与同样著名的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并列。
郢靖王墓的顺利发掘除了让我们看到这些精美的文物以外,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明代初期皇族的生活情况提供了扎实的例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