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3岁宝宝叛逆怎么办(两岁半宝宝越来越叛逆是怎么办)

摘要: 3岁宝宝叛逆怎么办(两岁半宝宝越来越叛逆是怎么办 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2-3岁宝宝叛逆期,样样对着干,家长守住6...

3岁宝宝叛逆怎么办(两岁半宝宝越来越叛逆是怎么办)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2-3岁宝宝叛逆期,样样对着干,家长守住6点原则,管教更有效,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莞家妈妈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3岁宝宝叛逆怎么办(两岁半宝宝越来越叛逆是怎么办)1

提到两三岁的宝宝,大家几乎都会联想到“反抗”“不听话”等字眼。这是孩子出生以来爸妈首次遭遇亲子关系的“危机”,对于孩子的种种表现,表示头疼不已!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几乎会反抗外来的一切,不管什么情况,都只会嚷着“不要、不要、我不要”。就算是自己喜欢的事物,只要别人一提,立马撅起嘴巴喊:“不要!”。让人哭笑不得,却又毫无办法。

朋友家宝宝两岁半,正在经历传说中的叛逆期。朋友感叹说这孩子简直太难搞了!你让他干什么偏不干,不让他干的事情样样都要干,每天都要闯出许多“祸端”。

然而他最担心的是孩子逆反心太强,却没有安全意识,真怕哪天稍不留意,会发生危险。问我要怎么管教,能让孩子听话一些?

★2-3岁的宝宝,处于反抗情绪高峰期

宝宝的反抗情绪一般从两岁半左右开始,持续时间半年甚至一年之久。这时候他们自我意识刚觉醒,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却跟大人的要求不相符,不被认可,因此常常与大人发生“冲突”

宝宝两岁多的时候,不仅仅是自我意识的成长,他们的行为也会变得平和许多。相比以前,他们懂事了不少,可以静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肌肉发育和身体协调性也较以前好很多,拿东西不再轻易掉地上。

宝宝2-3岁的年龄,其实也是家长树立权威的最佳时期,所以说这个时期不能太“放任”孩子。如果说这个时候你就“搞不定”了,那么将来很可能会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别以为孩子长着长着就会自动懂事变乖巧,毫无底线的纵容,只会让熊孩子更失去控制而已。那么这个时期的孩子该如何管教?

★家长守住6点原则,管教孩子更有效

我们常常感叹,听话的孩子都是别人家的。但好宝宝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家长需得付出努力才行。当遭遇宝宝的叛逆期,家长也不必头疼,只要守住以下6点原则,你家熊孩子也能变成乖宝宝

必须要做的事情,要强制执行

比如: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每天刷牙洗脸洗澡,出门要坐安全座椅,吃饭不能浪费食物,按时休息等,这些都是必须做的事。如果孩子不愿意,各种借口和说辞,家长可别迁就孩子,多费口舌也无益,直接强制要求执行。

刚开始可能宝宝会有反抗,偶尔可能还需要动用“武力”,但挣扎过后依然还是要执行。试过几次以后,孩子自然明白抗议无效,最终会慢慢适应并遵守这些规矩。

对于可能危害宝宝安全的东西,要坚决制止

两三岁的宝宝,容易对插座、电线、刀具、尖锐的东西产生兴趣。当发现宝宝在玩一件可能危及安全的东西,家长应该立刻阻止,就算宝宝再哭闹,也绝不能妥协,底线明确而且坚定。

比如有些家长可能会把电关掉,让宝宝继续玩。但是你保证不了,下次宝宝玩的时候你能随时留意到。而且有时能玩,有时不能玩,这也会让宝宝无所适从,并对你的权威产生抗逆性

无危险性的事,可以试着让宝宝做,并要承担后果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有次给宝宝买了个气球,本想给他绑在衣服上,他不愿意,哭闹着一定要牵在手里。结果拿不到1分钟,气球飞走了。最后任凭他怎么哭喊也无济于事,这就是他需要承担的后果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家长大可不必阻止孩子的行为,只需事前提醒一下他,并让他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如果孩子已经承受了行为导致的后果,家长就不要再责备或嘲笑他,只告诉他下次要注意,这样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

宝宝发生第一次错误的行为时,要告诉他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记得我家宝宝两岁多时,有一次在墙纸上乱画一通,气得我当场“发彪”。但看着宝宝那无辜无助的眼神,我突然意识到:以前自己从来没告诉过他,不可以在墙上画,他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已。

当孩子乱丢玩具,告诉他要把玩具送回家;当孩子拍打你,告诉他要轻轻摸;当孩子抢玩具,告诉他要遵守轮流玩的规则;当孩子愤怒发脾气,告诉他要“好好说话”……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可能只因他不知道“对”的标准,没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如果宝宝明知故犯,理应有所惩戒

有些宝宝喜欢动不动就推人、咬人、摔东西、大发脾气等,像这样的行为家长早该教育过,但是如果屡教不改,那么就很有必要给孩子一些相应的惩戒,让他长长记性。

惩戒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取消某次零食,禁止看动画片,让他坐在“惩戒椅”上不能动,或让他去房间独自反省一段时间等。过后,再跟他讲道理,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并道歉。如果孩子做到,再抱抱他,表示你依然爱他,只是不喜欢他的行为

宝宝故意哗众取宠或激怒的行为,家长要淡化

有时候孩子会故意做一些出格的动作,比如故意敲打发出很大声响,吐口水,说脏话,搞怪等。你越是禁止,他就越是来劲,把人气得够呛!

其实宝宝的行为,原本就是要引起家长的注意,我们的反应越大,就会越强化他不良行为。最好的办法是,当他又“犯毛病”时,别理他,直接忽视。他一个人演一会,自觉没趣,便会停止,并且很快就会忘了这个行为。

★写在最后

管教孩子,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需要所有的父母终身进修课程。各位家长,你家孩子平时也会有叛逆的行为吗?你还有哪些更好的管教方法,欢迎一起来探讨呀。

本文为莞家妈妈原创内容。如果觉得文章有用,别忘点赞收藏并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3岁宝宝叛逆怎么办(两岁半宝宝越来越叛逆是怎么办)2

孩子意志力发展的焦点现象,就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叛逆期一般出现在孩子2岁前后,会持续到3岁前后。这是个让众多父母都担忧、头疼的年纪。孩子多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让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他们最常会用到的一个字,就是“不”。

如漫画里所呈现的:

说“不”是一种能力,不会说“不”的孩子父母更需要担心

心理学研究的就是一个“我”。当孩子开始有“我”的意识时,就会开始说“不”。对此父母应该高兴。没错,我们的孩子长大了。

孩子自我意识发展之后,很快他们发现,自己好像是该做点什么了。用说“不”表达自己的意志,对父母的安排进行反抗,对孩子而言是种宝贵的新本领。面对孩子说“不”和叛逆行为,不少父母一边觉得有趣,一边感到无奈。

其实,父母们首先需要转变的一个观念:孩子说“不”,没有看起来那么糟糕;说“不”是一种能力,不是每个人都会。一旦开始说“不”,就意味着明确内心的界线,坚定地拒绝别人,向这个世界传递出一个信号:我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有自己的需要、期待、权衡和选择。

人生在世所面临的最基本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若处理不好人我之间的关系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说不,什么时候说好,就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说“不”,是一种能力。只会顺从或屈服的孩子,一定将来在社会上生存过程中,缺少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界线,甚至无法拒绝别人。孩子成年后很可能成为我们眼中的“老好人”。

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认为,难以对别人说“不”的人,这种过分的友善是一种病理状态。所以,家长一味的否认孩子说“不”的权力,对孩子的发展不利。

如果能够认清上述,那么父母也许能更加淡定地面对孩子生命力的第一次叛逆。当孩子再次与自己唱反调、挑战身边人的极限时,父母不妨这样告诉自己:“哇,我的孩子认知能力、自我意识又上了一个台阶了啊,真值得高兴!”因为以上所有的表现,都是孩子成长的信号。孩子有了“我”的概念,就会制造一些机会去体验“我”对于这个世界的影响力,顽强地表现自我。

叛逆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叛逆并不可怕,只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正确的引导方法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一定会帮孩子顺利地度过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

正常叛逆期里的孩子,是有选择地说“不”;不会对什么都说“不”

一个孩子正常的叛逆期,会有选择地说不,不会对什么都说不。比如微信上的一位妈妈曾经这样问我:

我的女儿三岁半,最近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处理不好和她的关系,很不听话。比如一些事情,如果我认为是不合理的不同意有的时候她就算了,但是有的时候她就会大哭大闹,即使和她讲道理也听不进去,这让我觉得自己好失败。

这位妈妈也承认,当她认为不合理的、不能同意的事情,孩子会听话,并不会对妈妈的所有决定都说“不”。所以,孩子的表现是正常的,说明她有规则意识,同时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妈妈所说的孩子有时候哭闹不停的“问题”,其实是需要妈妈自己去反思的。因为孩子特别坚持的,一定对她来说很重要,应该多问问孩子心里怎么想,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就满足或者换个方式就好。

所以,这个案例里的孩子,别本来孩子没问题,因为我们的“专制”,却养出问题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没有选择地,对任何一件事都说不,就像我们上面漫画里的孩子一样,那妈妈们就尤其需要注意了。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首先需要减少说“不”的次数。因为孩子说“不”,应该就是你教会的。对孩子来说,如果父母说“不可以”时,是需要孩子去服从,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权威,是为了要得到控制权,那么孩子也会以“不要”来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模仿行为。

如果我们不喜欢孩子一天到晚把“不”字挂在嘴边,自己就要尽量少说。如果我们经常以“不行、不可以”来命令、强制、规范孩子,由此所产生的反抗心随着增长会逐渐转变为攻击心,甚至会变为复仇心。

给孩子做选择题;教会孩子有选择地说“不”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父母的用语尽量要简单。有些父母对孩子非常“民主”,总是反复问孩子:好不好,行不行。比如:我们现在出门了好不好?你自己穿衣服好不好?如此之类。多数情况下孩子都会回答:不好;不行。于是,这些父母又需要花费大量的口舌,开始向孩子解释和劝告,讲一堆道理。可是这些几乎都是对牛弹琴,只会激起孩子下一次再说“不”的欲望,因为他只用一个字,就让自己的父母着急忙活了大半天。

面对此时期的孩子,父母完全可以清楚明白地告诉孩子你的选项是什么,再让孩子在你的选项之中做决定。

比如,不要说:“别把鞋子放在床上”,可以改成说,把鞋子放在床边,或者鞋架上;比如睡觉的时候,年龄小的孩子,你给出的选择可以是:选择现在上床,还是五分钟后上床。大一些的孩子,完全可以让他们自己参与制定自己的上床时间表,还要对自己第二天早上的起床时间负责。

比如吃饭,年龄小的孩子,你给出的选择可以是,按时吃饭,或者下次就餐时间再吃。大一些的孩子,则可以让他们选择:是按时就餐,还是自己去做饭并且把厨房打扫干净。

给出选择的时候,每种选择其实都是父母筛选过,自己可以接受的。如果孩子不想要你给的选择,而想要额外的,而你不能接受,那直接告诉孩子,他们所提出的不是一项选择。然后再重复你给出的选择,让孩子决定。

不要事事都提前警告,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避免负强化

很多家长以为,不准做的事情要先给孩子警告。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缺乏自我控制力,又充满强烈的好奇心,警告等于是变相的提醒。例如你摆了一盆花在客厅,本来孩子没注意,可是你担心他去挖里面的土,所以告诉他:“不要摸泥土,土很脏,里面有细菌,摸了会生病。”我保证很多孩子都会去挖,因为他要去试试你说的脏是怎么回事;还有细菌,他也看不到,你说会生病,他要去试试你说的事情会不会发生。

而且,因为意志力高速发展的缘故,2-3岁孩子最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家长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反应越大,越能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

如,孩子玩垃圾桶,父母看见后大声呵斥:你不能这样做,脏!这一反映就会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即负强化。下次孩子想起来的时候,还会去玩垃圾桶,因为玩垃圾桶的乐趣又增加了一个:刺激到爸爸妈妈。

所以,当孩子在干什么“坏事”的时候,父母只需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就行了,比如提供孩子更感兴趣的事情孩子很快就会忘掉自己刚刚在“钻研”的东西,这就是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神奇之处。

3岁宝宝叛逆怎么办(两岁半宝宝越来越叛逆是怎么办)3

文/桐阳妈

一位妈妈问题:桐阳妈你好!女儿最近一句话都不能商量 ,逆着我来 。想让她开心一下去吃薯条 ,她居然不要 ,就要其他要求。 总之就是要逆我 ,哭闹不止 。

家里有三四个吹泡泡的她就要出去买。睡前喝奶粉 ,冲来了不喝, 一会又喊要喝 。冲来了嫌多 ,要她爸去倒掉。不肯吃饭不肯洗澡,要看绘本,很难很难叫。

妈妈描述处理情绪的过程:

我先抱她 ,你是不是很想出去买泡泡水? 家里有三个,等下吃完饭,我们可以去洗手间玩 。我们家里有,所以不需要买 ,不然就是浪费了,而且她刚刚和她爸买东西回来 ,还是哭闹要出去买。

我最近学控制情绪 ,不被她牵动情绪 ,但还是很难很难 ,我该如何帮助她?我抱她 ,陪伴她 ,好好的说话…都没有用。

桐阳妈回复:

首先为这位妈妈点赞,在学情绪管理,妈妈描述了不被孩子情绪所牵动。妈妈在成长,成长需要过程,慢慢来。

根据你的描述分析一下:妈妈真的没有内在情绪吗?我们看一下关键词:一句话都不能,逆着,居然,哭闹不止。

举个例子,如果老公要和你商量一件事,如果你有不同意见,老公说你这人怎么回事呢,然后否定你的话语,你是什么感受呢?肯定是觉得这个人专横,听不得不同意见,自己说了算,还假装商量。

孩子的感受也是这样,你不是和我商量,你在否定我的需求,商量的目的是孩子要听妈妈的,不听就是逆着。

孩子是要玩泡泡水,还是要买呢?如果孩子要玩,妈妈理解成要买,这个时候其实就是没懂孩子的意思。从问题来判断这个孩子应该2岁左右,语言和思维还跟不上,如果妈妈理解错了,孩子没得到理解,就会通过一会要这,一会要那来得到父母的理解。

因为不了解母子之间的真实对话,根据问题,这样处理孩子的情绪:宝贝想玩泡泡水吗?说完这句话,一定等孩子回应,是不是想玩。确定了孩子想玩。我们看一下家里还有泡泡水吗?我们一起去找一下。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跟着妈妈的引导走。

如果孩子想买泡泡水。这样去回应:宝宝还想买泡泡水?是不是忘记家里还有3个,我们找找看?这依然是在引导孩子。

如果孩子回复,就要出去买。那么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泡泡水了,而是孩子通过泡泡水,找借口出去玩。这也就是爸爸刚带回来,孩子还要出去买。

这个时候,我们再去问孩子你是想出去玩,怕妈妈不带你出去玩,然后说买泡泡水吗?

当我们并不理解孩子的时候,就要通过一点点试探孩子的真实想法。

如果孩子想玩,找借口,那么就体现了,平时的相处模式,很多时候父母并没有理解孩子或者是孩子哭闹一会撑不住又满足。

那怎么办?掌握这四点。

1.遇到孩子问题,父母先放下内在的判断。

孩子要泡泡水,如果内在有个判断,有3个怎么还要,就会有责怪情绪。别以为孩子觉察不到,孩子非常透明。

2.父母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处理事情。

很多父母说,我已经控制情绪了,控制和处理是两码事,控制压抑了,孩子一哭闹会大爆发,根本没有耐心去理解孩子。处理情绪是不压抑,让自己情绪平和,然后再处理事情。

3.倾听孩子,理解孩子的情绪。

父母已经没有情绪了,蹲下来倾听孩子,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感受到尊重,不再觉得父母高高在上。

这个时候我们去理解孩子,满足痛快满足,不满足温柔坚定的拒绝。这就回到了事情本身,就事论事,改变了原来相处模式,不伤害孩子人格。

这样做几次,孩子就会知道父母的边界在什么地方。??反倒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安全感。

真实的父母比伪装的父母对孩子成长更健康。

4、孩子问题,给孩子选择权。

冲奶的时候,给孩子一个选择,宝贝看着多少就够了,这问题就变成孩子自我承担了。

孩子不肯吃饭,先看一下是不饿,还是对抗。如果不饿,允许孩子自己作主。

孩子不肯洗澡,给孩子一个选择权,不洗澡,妈妈觉得太脏了,妈妈晚上到别处去睡了,洗澡干净了,和妈妈睡。你是要自己睡还是和妈妈睡?孩子肯定选择妈妈。这样处理问题变的简单。

遇到孩子问题,分享一个技巧,父母把内心的想法写出来,提取关键字,看看那些词属于责怪,抱怨,这个时候才能够知道是否做到了情绪管理。

如果自己根本写不出来,那么你并不知道自己心理的想法,孩子问题只是反映内在的无力感,而无力感并不能够帮助孩子,作为父母,我们必须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会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tongyangma2016。桐阳妈从2005开始研究心理学和亲子教育,擅长育儿,婚姻问题,婆媳矛盾。

发表评论